自2019年医共体建设启动以来,衡南县委、县政府攻坚创新,着力推行“医院共建、人财物共管、全县医疗资源共享”和“强化分级诊疗、强化签约服务、强化公共卫生”的“三共、三强化”工程,实现了价值共创、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医共体”融合发展新模式,跑出医共体发展加速度,以医改工作新成效实现群众健康新期盼!
“本以为得了癌症,必须要去三甲医院才能治疗好,没想到县人民医院直接为我解决了难题,感谢国家的好政策!”
近日,一例全腔镜下食管癌根治微创手术在湖南省衡南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成功开展。患者之前辗转湖南省多家三甲医院就诊,均未取得满意疗效。在了解衡南县分级诊疗政策、高额度报销比例和县医院外科专家团队后,最终选择在县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经过详细的病例讨论和多学科会诊后,该院大外科手术团队攻坚克难,成功为患者实施了相关手术。患者对治疗效果及费用十分满意,并写下一封信表达感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衡南县群众体会到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带来的变化,他们由衷地感谢党和政府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代表的新一轮医改政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群众之所以会有这么好的看病就医感受,是因为自2019年医共体建设启动以来,衡南县委、县政府攻坚创新,着力推行“医院共建、人财物共管、全县医疗资源共享”和“强化分级诊疗、强化签约服务、强化公共卫生”的“三共、三强化”工程,实现了价值共创、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医共体”融合发展新模式,跑出医共体发展加速度,以医改工作新成效实现群众健康新期盼。
衡南县医疗服务共同体启动
保障体系探索:
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
衡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和建设工作,建立党、政定期研究卫生健康工作机制,成立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县长为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多次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医共体改革和建设事宜。
同时,衡南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县委书记胡果雄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并率领县深改委成员,邀请省、市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通过实地调研、现场考察等方式,就人民群众关注的医改热点、难点问题共商大计。制定出台了《衡南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衡南县医疗服务共同体实施方案》《衡南县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等多个医改工作方案,明晰了全县医改的总体框架和具体路径,并投入大量资金强力支持医共体改革和建设。
相关县领导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县卫健、编制、财政、医保、发改、人社、宣传等部门在国家政策许可的情况下给予全力支持,形成部门联动、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内涵建设探索:
创新体制机制,凸显优势
在医共体建设具体实践中,衡南县不断创新县域医共体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医共体运行机制,凸显开拓创新优势,使医共体建设焕发出勃勃生机。
衡南县明确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强县、活乡、稳村、惠民”为目标,全面推进医共体改革。真正让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坚持党建引领,健全党建工作体系。组建衡南县人民医院党委,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强化党建管理机制,共抓党员教育。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核心作用。加快智慧医院建设,促进县域内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并在信息系统中构建预警响应机制,实现医疗业务“一网通办”,人、财、物和医保基金“一网统管”的效果。
衡南县实行一体化管理,打通守护人民健康“最后一公里”。设立新的衡南县人民医院,作为医共体总院。把全县所有建制乡镇(中心)卫生院和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县人民医院分院,村卫生室也一并纳入医共体总院,实行县、乡、村“三级垂直”一体化管理,打通守护人民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优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探索“总额包干、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运行机制,综合界定医共体医保基金预算管理总额,实行总额打包给县人民医院规范使用和科学调节,县医保局负责监管,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
衡南县人民医院坚持“一带二送三引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一带”,即靠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带出一批技术骨干。“二送”,即加强纵向联系,每年选送一批业务骨干到医学高等院校和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三引进”,即出台优惠政策,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邀请北大医学部、湘雅医院等全国知名专家来院讲学、会诊和手术。目前,医共体已培养200多名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其中衡阳名医3人,引进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等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0余名,特聘专家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
深化业务管理改革,实行县、乡医院同质化管理,乡镇医院差异化发展模式。由县人民医院统筹制定医共体医疗护理规章制度,推行技术规范,开展人员培训、业务指导和工作考核,建立远程会诊工作机制,实行县、乡医院医疗护理同质化管理,共同提高。探索实行“一乡一品”、“一院一策”战略,各乡镇卫生院实行错位发展、创新发展,不贪大求全、不好高骛远,走小综合强专科发展之路。
一系列硬核措施后,满足了群众就近就医需求,改善了群众就医感受,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与改革前相比全县基层门诊、急诊人次同比增长24000余次,出院人次同比增长11%,全县各医院收治病种数同比增长112种。医共体总院住院患者均次费用减少341.06元/人;患者综合负担减轻约11.7%,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达98.4%,居省内同级医院前列;医共体分院人员素质、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护理质量均得到较大提升。
服务能力探索:
做强医共体总院,激发活力
2020年10月,衡南县人民医院北院骨科再次迎来挑战,102岁的范奶奶右股骨转子骨折慕名前来住院,衡阳名医杨凯主任带领骨科团队在连续硬膜外麻下成功为范奶奶实施右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手术时间约四十分钟。在范奶奶出手术室的那一刻,等候在手术室外的患者家属感动万分。范奶奶女儿握住杨凯主任的手激动地说“衡南县人民医院确实值得信任,杨主任医术高超,果然名不虚传!”
“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县委书记胡果雄强调:医共体建设要立足高起点、高质量,务必做大做强医共体总院,高效能发挥“火车头”的引擎带动作用,促进高水平“健康衡南”建设。
基于以上思路,衡南县聚力医疗技术进步,多措并举“武装”县人民医院,持续提升其综合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县域医共体“龙头”作用。
推进重点学科建设,提升综合救治能力和发展潜力。县人民医院成立急诊医学部、大内科、大外科、重症医学科、中医药特色科,以“一部四科”“五驾马车”驱动学科建设,加快构建一批在全市、全省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学科。每年提供100万元作为专项基金,对医务人员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给予奖励。加快了40多项重点学科建设步伐,共引进和开展了新技术和新项目60余项。2021年向省卫健委申报重点学科建设项目8个,并通过国家呼吸与危重症项目(PCCM)规范化建设认证和国家糖尿病标准化防控中心(DPCC)项目组审核.
推进专科治专病建设,拓宽医疗救治深度和精准力度。县人民医院大力打造卒中、创伤急救等“五大中心”,积极申报脑科中心,努力建设高水平区域检验中心、心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关节运动中心、急诊ICU和中心ICU。坚持走专科治专病发展之路,推进特色专科建设,基本实现了专科治专病的医疗模式。
推进三级医院创建,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县人民医院于2021年3月22日召开了创建三级医院动员部署大会,将创建三级医院作为近两年的中心工作,勠力同心让医院规模上台阶,发展上水平,能力大提升,管理更规范,整体提升县医院综合竞争力,更好地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
推进先进设备换代,为人民健康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近2年该院新添置了美国GE64排螺旋CT、美国GE1.5T超导核磁共振(MRI)、美国GE血管造影系统(DSA)、德国狼牌关节镜、宫腔镜、支气管镜、全高清腹腔镜、钬激光等高、精、尖设备设施12台(件),更新了飞利浦四维彩超、实时跟踪荧光定量PCR仪、输尿管软镜等先进设备20余台(件),为临床诊治提供先进的辅助手段,为人民健康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
自医共体启动开始,县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呈现“井喷式”发展,并逐年递增,至今共开展重点学科建设和新技术项目100余项。医共体高难度手术同比增加2347台次,提高约1倍;微创手术同比增加35.3%,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同比增长51%。2020年12月7日,首例心脏介入支架手术成功,现已开展心脑血管病造影及介入手术223例。很多之前只能在三级医院开展的手术以及技术含量高的技术项目如今已成为县人民医院常规业务。
健康促进探索:
推进医防融合,便民利民
“真是急有所救,病有所医,要不是国家的好政策,我都不知道生活还有啥盼头!”衡南县茅市镇贫困户黄某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此前,黄某斌因患有非常罕见的环状胰腺癌,压迫十二指肠而出现频繁呕吐,不能进食,痛苦异常。在长沙某知名三甲医院确诊后,高达5万元的医疗费用让其望而却步。通过茅市镇卫生院与县人民医院线上会诊后,抱着试试的心态于今年4月26日转入县人民医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后又下转回茅市镇卫生院继续康复治疗,自己只花费2760.42元,既减少了舟车劳顿,又花小钱看好病。
衡南县相关领导指出:“医共体建设不是虹吸基层病人,而是要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病人就医科学有序,这更需要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做好医防融合工作。”
为了让县域群众合理有序的就医,该县医共体实施线上线下同步转诊,在王孝诚院长的强力推动下,县人民医院率先在全省推行分级诊疗自动识别转诊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同时,开通基层医院与县级医院双向转诊“直通车”和诊疗“绿色通道”;医共体内转诊连续住院的只收一次起付金,推行住院费用差异化报销政策;明确县、乡(镇)医疗机构等级及定位,各司其职;采取“二动一不动”(即专家动、信息动、病人不动)措施,让百姓不出“县门”少花钱,看好病。2020年以来各乡镇卫生院上转县人民医院3056人,县级转乡镇卫生院康复治疗266人,分别比医共体建设启动前同比增加203%、70.51%,县域内就诊率提高21.7%,达到90.2%,有效促进“90%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的医改目标早日实现。
为了让群众少生病、少生大病,衡南县紧密型医共体强化慢病和公卫服务,促进“医防”有机融合。积极开展居民健康建档、慢病签约管理等十二大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同时,加强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规范乡村医生管理,加强村医工作量化考核,稳定村医队伍,稳住村医服务阵地。
目前为30万余位居民健康建档签约服务,为签约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定期对慢性病患者巡诊、义诊,签约团队专家为其开具健康“长处方”,把健康生活、科学保健和防病治病知识传授给群众,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倡导全民健康理念,形成“未病早预防、小病就近看、大病能会诊、慢病有管理、转诊帮对接”的防治体系。如今,控油、控盐、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已经深入人心,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慢病患者基层医疗机构管理率提高37.2%;“优质服务基层行”达标机构由5个提高到27个;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通过攻坚创新,衡南县紧密型医共体的品牌形象、医疗技术、学科建设、发展潜力、人文环境、服务水平等得到了迅速提升,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也明显增加。2019年,衡南县荣获湖南省人民政府“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奖”,衡南县人民医院荣获中国数字医疗网“科技兴医成果奖”;2020年该院荣获“湖南省文明单位”、“全国节约型示范医院”等荣誉称号。在中国县域健康大会上,该院作为衡阳市唯一代表,先后荣获“县域人文医院奖”、“医共体建设领先奖”、“最美县医院奖”、“县域卫生发展贡献奖”、“管理团队最佳风范奖”!2019年和2020年,分别拍摄的医改短视频《分级诊疗化解百姓就医堵点》、《以医改工作新成效 实现群众健康新期盼》参加国家卫健委健康中国举办的医改短视频征选活动,并名列前20名……一个个奖项的背后,见证了衡南县紧密型医共体发展的成绩,也向群众展现出一幅“资源共享、管理优化、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和美画卷。